无障碍浏览
 
当前日期: 欢迎进入潍坊教育局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信息
坊子区:党建引领+三维共治,解锁立德树人的"全环境密码"
2025-07-11 【浏览字号: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坊子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党建引领+三维共治”的立体化育人格局,解锁立德树人的“全环境密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党建引领--筑牢全环境立德树人政治根基。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构建育人“主心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区委常委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等“五项机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地生根。深化“党建+思政”融合育人,打造“红色铸魂”党建品牌,开展宣讲49场,覆盖师生2.3万余人次;评选“五星级支部”13个、“四星级支部”29个。二是守牢意识形态,净化育人“主阵地”。制定《坊子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校园文化产品、讲座论坛等审核机制。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违规“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建立党团队一体化培养机制,全区中小学发展新少先队员1.2万名,分批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三是创新思政体系,打造育人“金课程”。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开发《坊子红色印记》《科技劳动实践》等校本思政课程15门,其中《智慧劳动·科技赋能》入选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开展“思政金课”评选,培育区级精品课32节,推荐6节参评省级优质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走进坊子炭矿博物馆、潍坊党性教育基地等实践基地,年均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次,覆盖学生5万余人次。 

  二、学校筑基--夯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主体责任。一是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聚焦“培养什么人”,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率先推进“科技+劳动”融合教育,建成“漫步智汇工坊”等10个实践基地,开发《3D打印与创意设计》等校本课程28门。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课后服务体系,全区33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开设艺体、科技等社团200余个,服务学生4.2万人次,家长满意度达98.6%。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月、心理情景剧展演等活动10余场。二是搭建“多元体验”实践平台。实施“七个一”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全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体育节等活动150余场,1000余名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建成47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设“校园农场”等特色课程,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相关经验被全国推广。推进国防教育一体化,年均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30余场,4所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三是营造“浸润式”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文化浸润,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品牌。潍坊四中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构建“学术型高中”文化体系,以“智慧教育”为特色,建成数字化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功能室20余个。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诗词大会”“书法进校园”等活动100余场,坊华小学“风筝扎制”、黄旗堡小学“木版年画”等校本课程成为文化育人名片。 

  三、家庭协同--激活全环境立德树人基础细胞。一是健全家校协同机制。成立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构建“区—校—班”三级家校合作网格,全33所中小学全部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坊子区家长学校建设标准》,打造规范化家长学校33所。创新家校沟通模式,建立“千名教师访万家”长效机制,开展家访活动3万余人次,收集家长意见建议2000余条,解决入学安置、课后服务等问题1800余个。二是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组建由专家学者、优秀教师、教子有方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父母大讲堂”“名师直播间”等形式开展培训60余场,覆盖家长8万余人次。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推进“书香家庭”建设,开展“亲子共读”“家庭书房”评选等活动,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三是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建立家校协商共治机制,每学期召开家校联席会议,共同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管理、校服采购等重大事项决策100余次,家长参与度提升40%。开展“家长开放日”“校园体验周”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食堂、宿舍,增进家校互信理解。成立家校矛盾调解委员会,建立“投诉—受理—反馈”闭环处理机制,投诉量同比下降25.52%,群众满意度达99.2%。 

  四、社会协同--拓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广阔空间。一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教育”格局。联合宣传等12个部门建立全环境立德树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博物馆等20处公共设施向学生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研学实践团队100余批次。与哈工大、鲁能足校等高校及社会机构,建立贯通培养基地、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举办足球比赛、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200余名,打造“足球强区”特色品牌。二是净化校外环境,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创新“电子导航视图”“0投诉机构”评定、“微视频动画”宣传等监管模式,相关做法被教育部推介3次,校外培训机构投诉量同比下降60%,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100%。开展“护苗”专项行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清查校园周边环境。推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联合网信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开设“防沉迷”专题讲座20场。三是强化志愿服务,培育社会责任感。建立“教育+公益”协同机制,成立教育志愿服务总队,注册教师志愿者2000余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社区义务支教”等活动400余场,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推进“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社会实践,开展活动150余场,带动5万余户家庭参与社会治理。 

无标题文档

无障碍浏览 Copyright @ 2011 潍坊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3707000060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05029468号  网站地图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6396号17楼东区 电话:(0536)8799335 邮编:261061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