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自2021年获评“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始终贯彻“应用为王,数据至上”的理念,积极推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提升项目”,全面更新教育数字化环境,构筑数字化应用支持体系、全域智慧校园应用体系,夯实数字化应用平台基座,推进数字化教学研融合应用,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顺利通过首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项目验收,2025年7月《山东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青州经验做法。
  一、坚持需求驱动,构筑数字化应用支持体系
  一是谋定而动,整体规划数字化应用体系。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智慧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教体局成立教育数字化工作专班,各部门“一盘棋”联合推进,明确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制定《青州市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行动计划》,先后设立发展研究、数据服务、资源建设、网络安全、统计研究等作为强力支撑,逐步建立起覆盖“教、学、管、评、测”的系统应用场景。连续四年组织召开全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议,凝聚共识,推进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二是完善提升,筑牢数字化应用硬件基础。不断完善教育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推进校园安全、教学教研、卫生纪律、食堂环境等数字化场景治理应用提升。建设高标准教育大数据中心,全市每所学校建设学校教育数据研究中心,探索建立“青州教育智脑”,实现了校园治理办公“移动化”和智慧校园的深度融合应用。全面优化网络应用环境,完善双万兆骨干、双千兆直通学校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全市116所中小学和280所幼儿园完成接入,全部中小学完成IPV6部署。三是梳理场景,分步推进数字化应用规划。全面优化学校终端数字化硬件基础环境,完成常规教室一体机全覆盖工作,配备数量2981间,覆盖率达100%;全市配备精品录播教室45间,常态录播教室79间,录播教室覆盖率达100%;在全市每所学校建设了创客教室,推动创新教育全面开花;构建了教室、校长室、教研室、大数据中心“四位一体”的数字化应用支持体系。在高端配置的基础上各学校充分发挥应用终端作用,把“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
  二、坚持高端引领,夯实数字化应用平台基座
  一是上下联动,搭建市本资源新架构。建设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三大模块于一体的“青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管理应用体系,纳入“教、学、管、评、测”等61个应用链接,构建分章节资源树平台,1万名教师、10.3万学生、5.1万名家长参与平台应用,上传各类教学资源132万件、优质课2.45万余节。推进互联网学校云端建设,资源库覆盖全部学段、学科,搭建起“市、校、师”三级教育资源架构,为数字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应用,推进数字化资源新供给。全面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平台的应用,指导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国家等四级智慧教育平台,推进“1+1+N”的双师应用课堂。构建“互联网+空间”常态化在线学习交流机制,全市8847名教师建立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组建集课堂管理、教学教研于一体的智能网络巡课系统,完善网络“复眼”观校模式,形成课程巡查线上线下“双线视导”新机制,目前已覆盖全部中小学2981个教室,下发巡查周报98期,提高常规课堂教研效率,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创设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学习新基地。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包含元宇宙探索空间和未来教育学习中心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融合IPV6、物联网等未来校园模式,成为全省地标性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依托体验中心开展人工智能体验活动,探索未来教育学习模式,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已组织本市6万余名学生参加,吸引省内外2万余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接待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重庆市渝中区等70多个市外考察团参观学习。2024年5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小县城里的“元宇宙”》报道。
  三、坚持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虚实融合,打造云端育人新场景。利用互联网学校,组建多彩课程超市,丰富在线精品课程。组建智享服务支持团队,实施“智享课堂”天天直播课,全市近500名优秀教师参与,直播课程2036节。推进智享直播数字化AI分析机制,形成课堂AI分析报告110篇。建立合作联盟共进校应用机制,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全市组建30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开展专递课堂1800多节次,实现校校有联盟、校校能互动,先后被山东省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潍坊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我市“三个课堂”先进做法在2023年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三个课堂’应用交流会议”上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二是创新智联,探索双师智能互联新模式。创新实施双师智能互联行动,8所学校16个班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形成虚实融合共同体,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研讨课堂实施策略,通过智能纸笔进行课堂数据的研究,完成课中学情分析、作业布置及批改。实验学校已开展活动课程120余节,形成了特色专递课堂教学精准化新模式。三是服务升级,建立高效数据共享新系统。建立多部门数据协同的招生入学系统,优化报名流程,实现了招生报名网上办、零跑腿,三年来,完成42000余名学生入学服务。全市所有校园监控实现与多部门联网,共享相关视频7200余路,部署“校园安全一键报警”系统和人脸自动识别报警系统,实现食堂卫生、操作规范实时监管。建立基于数字化的全周期立体化评价模式,运用青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开展线上劳动技能、美育活动等云评价;运用纸笔测试、现场展示等关注发展结果,开展线下常态评价。通过开放评价主体、延展评价时空、拓宽评价维度、丰富评价内容等,形成了具有县域特点的“全员、全程、全要素、全方位”多元呈现评价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