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峡山区紧扣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构建“食育、寝育、财育、安育、心育”五育并举的生活教育体系,形成“课程-实践-文化”三维联动育人机制,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教育场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生活能力提升同频共振,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峡山范式”。2025年全区小学生生活技能综合测评显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达标率提升23个百分点,核心生活技能掌握率达85%以上。潍坊峡山凤凰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校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一、食育启智,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依托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开设本地特色农业体验课程,组织学生深入生态农场、农业基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45次,全区14所学校建立校内小农场、种植园等知食教育实践基地,如赵戈小学开辟“百蔬园”“百果园”,学生参与率100%,农耕知识知晓率达92%。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分学段设置烹饪技能目标,推行“餐厅帮厨日”活动,全体学生每学期参与厨房实操训练不少于1天,锤炼动手能力与责任意识。组织“校园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活动,通过传统美食制作、地域饮食探究、健康膳食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饮食精髓,养成科学配餐、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习惯,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率提升至89%,校园餐饮浪费减少35%以上。
二、寝育养德,创新空间育人新路径。创新构建“三段式”寝育模式,将宿舍生活管理纳入德育范畴,在全区内实施“21天好习惯养成计划”,通过教师示范、“小导师”结对、同伴互助等形式,系统训练学生掌握规范叠被、衣物收纳、内务整理等10项基础技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开设“生活美学”、“整理收纳”等校本课程20门,教授衣物分类、空间优化、简单缝补等技能。每学期两次组织“最美宿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学生营造整洁温馨环境,测评显示全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92%家长反馈孩子家务能力显著提升。
三、财育明智,拓宽财经素养新链条。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认知-体验-实践”链条,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牵头开发《小小理财家》区域共享财商教育读本,在全区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系统开设财商启蒙课程,讲授货币、储蓄、理财、消费观及基础金融风险知识,全区学生基础财经知识测评合格率达88%。定期举办“职业体验日/财商实践周”活动,设置模拟银行、超市、财务公司等场景及收银员、导购员等角色岗位,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交易、计算、记录等操作,年均举办校级以上活动超100场次,参与学生超1万人次。深度融入“校园跳蚤市场”、“爱心义卖”等校内经济活动,引导学生主导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定价销售、利润分配等环节,70%以上学生能独立完成简单商业计划并实现平均收益100-300元。
四、安育筑基,筑牢生命安全新防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建设、实践演练、协同育人”安全防护体系。组织编写覆盖全学段的《峡山区中小学生安全成长手册》,科学设置交通、消防、防溺水、食品等7个模块内容,将关键安全专题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严格执行每月不少于1次的多场景应急疏散演练。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建设校园安全体验教室,引入VR虚拟现实逃生实训系统,提升学生火场逃生、结绳自救等技能演练实效。创新实施“安全校长”制度,选聘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骨干30名担任兼职安全校长定期指导,组建9650名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建立街道、社区、派出所联动机制开展综合治理,校园安全环境满意度超93%。
五、心育润心,打造心理健康新生态。积极探索建立“预防为先、疏导有效、发展为本”长效机制,建立全区中小学全员心理健康筛查制度,依托专业量表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普查,科学建立“一生一档”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对异常学生重点跟踪,心理问题预警干预率达100%。配齐配强专业师资,全区共计配备专职或达标兼职心理教师376名,建设标准化校园心理咨询室13间。开发推广包含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沙盘游戏等不少于8种技术的干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师生开设“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沟通”“生命教育”等主题讲座30余场。鼓励组建心理剧社、心理委员等学生组织,编排心理剧25场提升心理韧性,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优良率超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