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涵养学生品格、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潍坊渤海实验学校立足乡村教育实际,以“感知美、创造美、传递美”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设计,让美育浸润学生成长点滴,为九年一贯制乡村校园注入鲜活艺术活力。
一是传统与创意相融,筑牢审美认知根基。学校将传统美学与创意表达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触摸历史、动手创作中感受美。老物件展示区陈列着算盘、旧藏书、老式农具等承载时光记忆的物品,“探寻老物件的故事”主题活动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察细节、聆听背后的历史与生活场景,既体会先辈智慧,也接受传统美学熏陶;教室墙报创作则践行“一班一风景,一墙一文化”理念,学生自主策划主题、设计版面,有的聚焦“科技之光”勾勒未来,有的围绕“经典文学”还原名著场景,有的融入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元素,让教室成为展现创意、凝聚班级精神的“美育阵地”。
二是技能与兴趣并重,搭建艺术成长平台。在艺术技能培育方面,学校搭建多样化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释放艺术潜能。“人人学会一件乐器”是学校的美育承诺,口风琴、竖笛、非洲鼓的旋律常萦绕校园,课堂上教师手把手指导指法与节奏,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组成小乐队排练《茉莉花》《欢乐颂》等曲目,在悦耳旋律中提升基础音乐素养;舞蹈社团则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民族民间舞、鬼步舞、儿童舞蹈三个方向,学生们或演绎《映山红》展现传统韵味,或以动感节奏彰显青春活力,或用稚嫩动作呈现《拔萝卜》等童趣故事,在肢体律动中提升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美术展览,展示区里简笔画、水墨画、素描、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学生们互相点评、分享创作灵感,校园“爱美术、懂审美、会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美育与思政结合,厚植家国情怀底色。学校以红歌传唱为载体,将美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每天清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嘹亮红歌都会响彻校园,学校还定期举办“唱红歌・颂祖国”比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演绎《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每日“课前一支歌”环节更以轻快歌声驱散学习疲惫。红色旋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更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帮助学生在美育中筑牢信仰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