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五育并举”理念,高新区盛春学校深耕二十四节气育人实践,以“课程整合、活动赋能、协同育人、评价护航”四维发力,构建跨学科、多维度育人体系,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综合素养,打造特色校园育人品牌。
一是课程整合强根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纽带,打造贴合北方校园生活实际的跨学科主题课程体系。立足小学各学段认知规律差异,构建梯度化教学内容:低年级聚焦节气习俗、趣味儿歌与民间故事,以游戏化、体验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中年级深入探究节气背后的气候成因、农耕智慧与民俗文化,推动节气文化与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有机统一。
二是多元活动赋活力。依托节气时序节点,设计三类特色活动载体,让传统文化可观可感、可学可做:节气当日习俗体验活动,开展包粽子、包饺子、做青团、编艾草香囊等实践活动,强化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常态化物候观察与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与节气的关联,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观察力;艺术化表达活动,融入手工制作、书画创作、节气播报、诗词朗诵等形式,实现美育与知识学习、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真正 “活” 起来、“实” 起来。
三是协同育人聚合力。建立健全跨学科教师协作机制,组建由语文、科学、美术、劳动、音乐等学科教师构成的备课团队,定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共同研讨教学方案、明确学科联动节点与教学重难点。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文化专题培训等形式,同步提升教师的节气文化储备与跨学科教学能力,为节气育人课程的高质量实施筑牢师资支撑。
四是科学评价促提升。构建 “过程性记录 + 综合性评价” 的多元化育人评价体系,以节气学习手册为载体,全程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实践中的成长轨迹与收获。评价内容兼顾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文化素养培育,广泛吸纳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反馈,形成闭环评价机制。依据评价结果动态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活动形式,推动节气育人实践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