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昌邑市紧扣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以“清单不增负、质量不松绑、地域不设限”的“三不”理念破题,构建起轻负高效、规范有序、全域协同的教育督导新生态,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深化清单管理改革,构建轻负高效督导体系。针对传统督导事项碎片化、迎检负担重等突出问题,昌邑市创新打造“动态化清单+数字化管理+建设性反馈”三位一体模式,建立轻负高效务实的督导体系。一是通过建立“抓教学质量攻坚、抓办学行为规范、抓校园安全护航、抓问题导向整改”指标体系,将分散在10余个科室的30余类检查事项整合为一张“综合督导清单”,实现“一次入校、全面体检”;建立督导部门与学校、教师、学生定期座谈制度,征集学校“需求事项”,动态调整督导清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县级教育督导数字平台,构建“问题采集—整改追踪—效果评估”全链条智慧管理系统,全市30名责任督学、165所中小学(幼儿园)督导数据全量上传,督导频次与迎检台账均同比下降超50%。三是注重结果反馈与改进,摒弃传统单向通报模式,实施“督导建议白皮书”制度,印发督导评估情况通报,从主要工作、存在问题、工作建议三方面总结督导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累计破解发展难题120余项,真正实现从“督过”到“督进”的转变。
二、坚持质量底线思维,完善办学规范保障机制。昌邑市始终坚持质量提升与规范办学并重原则,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督导核心任务,构建“制度立规、过程管控、结果问效”监管体系。一是夯实制度保障。制定《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底线清单》,对课程开设、作息时间、作业管理等设置硬性指标,局主要负责人先后3次专题研究规范办学,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包片、科室包校、督学驻点”三级责任网络,领导小组累计召开调度会议12次。二是加强督导力度。开展“规范办学行为攻坚月”专项行动,组织责任督学、局机关工作人员70余人开展“四不两直”督查200余次、“推门听课”450余节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三是强化结果运用。针对发现违规现象的学校,在约谈主要负责人的基础上,依托“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进行亮灯警示;将违规办学行为与评优树先、项目申报等直接挂钩;运用潍坊市中小学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学生作息动态监测,累计发出预警提示30余条,处置率达100%。通过“制度刚性约束+过程精细管理+结果严肃运用”,构建起规范办学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突破地域限制壁垒,创新督教视导协同模式。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昌邑市依托潍坊市督教视导“雁阵工程”,创新实施“雁阵领航、联盟共进、云端赋能”三大工程,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通、资源共享、质量共进。一是推进督教视导“雁阵工程”。推荐2名名师名校长加入潍坊市帮扶专家团,选取2处乡村薄弱学校加入被帮扶队伍,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充分发挥潍坊名师名校长名专家资源优势,开展送课下乡、管理指导等活动10余场。二是建强学校发展联盟。印发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建设实施方案,以“1+N”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15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构建“联盟总校领航+成员学校跟进”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联盟内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联通共享。三是建设“云端学校”教育共同体。构建“云端教学教研”网络体系,5所“云端分校”向结队学校提供“备课资源共建共享、多师协作同培同研、直播互动课堂、泛在个性学习、特色延时服务、云端答疑解惑”6大服务场景,实现全市跨校教研、联合授课,累计开展“云教研”50余次、“云送课”200余节。